袋鼠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读书课第10讲预告小迪姐用删除带 [复制链接]

1#
作者

仙草

编辑

小花

21级新传考研交流4群:

本周预告

《删除:大数据取舍之道》

这本书讲述了遗忘的美德,为读者展现了大数据时代的取舍之道。《删除》洞见了“被遗忘的权利”,回溯了人类追寻记忆的过程。如今,数字技术与全球网络正在瓦解我们天生的遗忘能力——过去正像刺青一样被刻在我们的数字皮肤上,遗忘已经变成了例外,而记忆却成了常态。删除,大数据取舍之道,就是把有意义的留下来,把无意义的去掉。只有理解了在大数据中,需要的是什么,以及如何判断这种需要,才能举一反三地明白到底为什么要去掉那些不需要的。《删除》开启了一场关于“遗忘”的热烈讨论,让我们始终记得遗忘的美德。这本书告诉我们,在大数据时代,面对海量信息人类该如何取舍,怎样才能构建一个积极而安全的未来。

上课时间:6月25日9:00-10:30

上课地点:21公开课群cctalk

授课学姐:小迪老师

主要内容:

遗忘和记忆的内涵

为何遗忘是一种美德

被遗忘权

如何在大数据时代进行信息取舍

读书课整季回顾

将时间掰回4月24日,21考研读书课第一季正式开讲。如果你每一节读书课都跟着学长学姐好好听课,那你现在四舍五入就等于自己看了8本新闻传播学专著,再加上一个有关新闻记者角色的专题论文讲解。

我们再来重新回忆一下第一季读书课都讲了些什么。

01《乌合之众》

带鱼学长首先给大家介绍了什么是“群体”,再配合19世纪欧洲独有的社会历史背景来阐述,古斯塔夫勒庞笔下的“群体”的是如何诞生的。并对“群体”(group)与“群氓”(crowd)进行区别与讲解。紧接着探讨了社交媒体的出现到底带来的是平权化的自由还是群体极化这一问题。最后,带鱼学长对勒庞的这本书进行反思:

02《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尔佳姐给大家来带了《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从语言学和人类学的角度揭示了某些存在于我们身边那些修辞的秘密。

01隐喻是什么?

“对于很多人来说,隐喻只是诗意的想象和修辞多样性的一种策略。它通常被看成语言文字的特征,而非思想和行为的特点。”就其本质来说,隐喻并非只是一种修辞手段,而是人类思维过程的一种机制,一种用于理解抽象概念以及事物的重要机制。隐喻深深地内化、隐藏于我们的思维结构之中,还不仅如此,它们也同时管辖着我们日常的运作、主宰着我们的行动。

02隐喻是如何被形塑的?

具身认知理论(EmbodiedCognition)指出,大脑嵌入身体、身体嵌入环境,构成了一体的认知系统,人是通过身体与世界互动,通过身体对客观世界的作用而产生知觉和认识世界的。而人就是通过这种具象来认知抽象,通过这二者之间的映射关系来形成隐喻。

在具身思潮背景中提出了概念隐喻理论(ConceptualMetaphorTheory,CMT),Lakoff和Johnson认为,身体经验与抽象思维并非孑然独立,在人类的概念系统中,存在着大量抽象的、非直接经验的概念,当人们需要建构抽象的、非直接经验的概念时往往就需要借助于隐喻来理解与表达,这样的隐喻就被Lakoff等人称为概念隐喻(conceptualmetaphor)。

03隐喻的三种基本类型

方位隐喻:用方位词来隐喻态度等。例如“例如,落入情绪的旋涡;上升到理性层面”

本体隐喻:本体隐喻就是把事物、活动、情感、想法等看成实体和物质的一种隐喻形式。(与我们小学学习的“拟物”、“拟人”的修辞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结构隐喻:结构隐喻让我们以一个高度结构化的清晰界定的概念来建构另一个概念。把来源域的结构映射到目标域的结构中,就可以将一个概念的各方面、各层次的蕴含用以建构另一概念,这是一种系统性的对应。

03《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01从底层逻辑——符号互动论开始02回到书本——拟剧理论03而这种在前台的表现就叫做印象管理04从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出发

梅洛维茨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媒介情景理论”。

04《大众传播,大众品味和组织化的社会行为》

仙草学姐从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合作的《大众传播、流行品味和组织化的社会行为》出发,给大家讲了拉扎斯菲尔德在文中流露出的“批判性”。

例如:

1、社会利益集团控制社会的方式从武力走向了用大众传播进行说服,众媒介这种持续不断的宣传会使其受众完全失去辨别力并且不加思索地顺从现状。这个观点与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单向度的人”有异曲同工之妙。

2、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提出“麻醉效果”,并将其作为大众传播的负功能。

麻醉效果使得“美国人把更多的时间花在收听、观看和阅读大众媒介的产品上——使得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心停留在表面——这种表面性掩盖了群众的冷漠态度。”

人们与有组织的社会行动之间的联系知识理智上的联系,不能化为行动。

这种“负功能”其实揭示了广大群众在*治上的冷漠和迟钝并不符合复杂的现代社会的利益。

05《消失的地域》

甜甜老师给大家讲解了梅洛维茨的《消失的地域》,这本书中提出的“情景理论”是社会学与媒介学派的融合。麦克卢汉曾提出“媒介即讯息”,认为比起具体的媒介内容,媒介本身是更加值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