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小米曲面显示器34测评用超规格刷新入 [复制链接]

1#

电竞/游戏显示器大概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时分冲下元大关,24英寸级乃至27英寸的p分辨率,Hz产品开始把高刷新率的福利带到更多玩家家中,按照道理说,做到这个价格级别,大家的共识是要求不要太高,TN屏也接受,反正快就行了。因为本身就是打低价亲民牌,所以这个入门级别机型的价格全年下来最多也不过就降了两三百块。

在这种背景下,小米拿了一款只卖元,34英寸,R曲率的2K分辨率Hz刷新率VA曲面屏打入市场,显然又是要操起价格屠夫的菜刀,在低价市场里深水炸鱼。光从价格和参数的角度看,肯定就已极具购买价值,所以在这之外,我其实更想讲点跟参数没有太大关系的东西。

设计好吗?是你可以预期的米系风

做了这么多年生态链硬件,小米早就已经把自己的品牌形象设计语言给定下来了,除了手机要随大流之外,其他产品基本已经统一到了极简风上。哪怕是带着这种电竞参数的PC外设,它也是没有任何表情的性冷淡面孔。

从屏幕正脸到支架,小米曲面显示器都在极力塑造一种紧凑精细的印象:正面看,屏幕边框极窄,在不点亮或全黑屏幕下,2mm边框包围营造的沉浸感几乎毫不违和。这里小米用了个很取巧的办法,把一部分边框收到屏幕外层之下,让外围的边框几乎不可见,只要不显示黑色以外的内容,观感是挺出色的。当然,由于屏幕本身显示面积也足够大,其实使用时并不会真的去纠结那部分隐藏的边框。

在背面小米完全遵照极简主义理念,不留任何多余线条,没有任何彩灯装饰,就是一个非常干净的弧面,然后打上MI的Logo,完全不是现在游戏显示器还要做各种散热孔,信仰光的主流玩法,比起游戏显示器,它其实更像一个现代办公或家用系产品。就连显示器背面的接口区,都被小米用贴合背面曲线的磁吸外盖给隐藏了起来。

在一整块平滑细致的弧面上,唯一有异物感的元素是背面左下角(正面的话是右下角)的电源开关和4枚OSD按键,设计上安放位置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按键本身太硬,需要较大的指力才能操作,这么大块屏幕,受力点和重心摆在那,调整设置可能会把屏幕按得晃悠悠,给人不稳当的担心。

前面说到小米曲面显示器为了隐藏面板背后的接口,用磁吸式外盖把I/O区域遮住,只留出导线口用于理线,以显桌面整洁。它的快拆式支架在背后同样也使用了这个思路,磁吸式半边盖只在最底部留出了导线口,如果这个口的下方刚好是电脑桌的走线孔,那就是完美的“不露馅”式桌面。

只不过小米在这个设计上太过追求形式完美,没有顾虑到实用方面可能遇到的困难。主要是因为I/O区留出的空间很局促,如果你的HDMI和DP线质量很好直径很粗,那线头后面的部分要花大力气横折才能按照小米曲面显示器的理线思路从导线口里拉出去,更多时候线头会顶着磁吸盖让它难以安装。至于导线孔的大小够不够穿5条线反倒不那么要紧,虽然配备双HDMI双DP输入,但一般来说在它身上接两个不同的设备已经很了不起了。

话又说回来,只要能够按照符合小米设计里最理想情况把线都插好理顺,那小米曲面显示器的桌面摆放美感,至少在整洁度上能拿个高分。

实用功能?双源同屏值得一玩

我觉得,小米做产品比较有吸引力的地方在于,在充满诱惑的标价下,本身硬件参数已经足够让人垂涎三尺的同时,还能给你加上点颇具附加价值的佐料,闻起来就已经忍不住要说真香。

在小米曲面显示器的身上,这个佐料就是同屏多源显示,或者说是分屏显示,画中画之类。虽然按照道理说,34寸2K带鱼屏的显示空间已经在强迫你抛弃以往打开一个窗口就最大化的使用习惯,把自己的工作窗口横向平铺开,输入源瓜分屏幕各占一方反倒有点像画蛇添足——但有此选择总比没得选更好。该功能的使用方式是在插入多个视频源时,可以通过OSD菜单里的分屏显示选项来选择画面的展现形式,显示器提供左右分屏和画中画两个选择。

在左右分屏的模式下,屏幕显示区域直接在垂直中线处一分为二切分给两个不同的视频输入源,注意,只能在最多连接的四个设备之中选择两个。由于这种切分方式等同于改变了屏幕比例,所以在切换时会出现显示内容挤压的现象,需要手动再进行调整而不会自行适配,这一点比较麻烦。

左右分屏更适合办公和设计场合,在公司配备小米曲面显示器时BYOD,或是把自己出差带的笔记本电脑回家接到显示器上时好用,这样能在一块屏幕上同时操作两台电脑。当然为了统一操作面,你可能还要一套支持Unifying和Flow的罗技办公键鼠才行,不然两台设备还要两套输入手段,那也挺麻烦的。算变相给罗技打了个广告吧。

画中画分屏则注重维持原有的画面比例,至于画面放在哪个角落则由你自己决定。这个比较好理解,我认为这个模式适合一台PC一台游戏主机的录制推流场景,主画面是HDMI进来的PS4/XboxOne图像型号,卫星屏则是PC输入的桌面画面,可以用来监控一下推流软件和观众弹幕反馈一类的信息,但需要你手动调整显示比例,不然看不清。而且卫星屏也要自己手动调到不怎么影响游戏体验的位置,总之是需要折腾的。

这个功能本身因为信号切换的原理,在不同模式间的切换会有短暂时间的黑屏,用起来没有那么无缝过渡的感觉,但对于那些双屏非刚需,偶尔又要用到两个设备,又或是没地方摆两个显示器的人来说,小米曲面显示器的分屏功能还是有用武之地的。如果能支持视频输入源比例适配,再设置个能跑DP的USB-C,那简直更完美。

至于安装形式,小米曲面显示器也支持VESA标准背挂,随屏搭配的支架除不能平面旋转外,升降高度,水平角度,倾斜度都可以进行调整。

显示质量?元以下超规格

最后我们当然不可避免要讨论小米曲面显示器的显示质量,验证它的参数声明是否过硬,虽然在这个价位级别上,论比数字大小小米绝对有优势,但免不了会让人产生一丝担心。

小米曲面显示器的这块面板由三星提供,种类为VA屏,VA屏在可视角度上要大大优于入门级游戏显示器惯用的TN屏幕,同时响应时间也不会慢太多,而且也可以做出高刷新率。从可视角度上讲,小米曲面显示器的表现可以称为优秀,不论站着坐着,跟屏幕的夹角有多偏,屏幕上的内容可视度仍然较高,两人并排坐一起打本地合作或对抗游戏都不会有什么影响。

不过在可视角度上的强化则意味着小米要的VA面板在其他方面有所妥协,比如说色彩准确度,根据Spyder5Elite套件的测试,在出厂设置下的小米曲面显示器,其绿色系和*色系部分的DeltaE值都偏高,在1.0以上,蓝绿色甚至已经超过2.0,意味着这块面板在这几个色系上偏饱和,会得不到正确的颜色。它也许不太适合做需要进行色彩处理的设计工作,如果一定要用,则可能需要比较深度的色彩校正。

接下来测试色域表现,小米官方宣称显示器能覆盖%sRGB色域,在Spyder5Elite套件的测试结果里对应的是%sRGB和82%AdobeRGB,其中sRGB明显已经超出覆盖很多,可以认为基本与宣传吻合。从覆盖的点位看,小米曲面显示器色域与AdobeRGB的对比下红色部分偏出,可能红色会有失准。软件没有给出DCI-P3的色域参照值。

亮度对比度的测试环节里,亮度相比小米给出的nit亮度数值没有折扣,在%亮度设置下,亮度测试结果是cd/m2;而对比度与宣传的0:1有些差距,在50%亮度以上的测试值都差不多是:1。

由于大尺寸曲面屏对于漏光控制更加困难,小米也在这上面有些吃力,屏幕的右上角,右侧以及左下角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漏光现象,亮度均匀性方面,在左下角和右侧、右下角也都偏亮10%左右。

至于高刷新率部分,小米曲面显示器最大支持Hz刷新率且支持AMD第一代FreeSync自适应刷新率技术,这反倒是大家标配。在高刷新率下打《绝地求生》这种游戏,又能利用起大尺寸屏幕和2K分辨率带来的更清晰视野,比在小屏玩家就是有索敌上的绝对优势。不过要注意,Hz刷新率只能在DP接口下获得,HDMI输入最大只能到Hz,虽然说应付本世代游戏主机是绰绰有余了。

这些测试结果固然都不能说完美,然而考虑到其价格定位,其实都可以认可,同级再往下的TN屏幕,比拼起这些硬核质量测试来,可能都要比小米曲面显示器还要堪忧。

又一道价格屠夫佳肴再佛系也难抵挡

考虑到现在元以下档位一水的TN屏,大家都是着眼于Hz,低响应时间而购买,在其他产品属性上几乎没有竞争欲望,小米突然拿了一款硬件超规格,价格还不贵,外观设计又很大众化,甚至还带点附加价值的大尺寸带鱼屏出来,就算面板表现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想不被它吸引走眼球也很难。

然而小米系性价比产品的困惑不在于价格,也不在于规格,而是在于供应。如果元能随时购买到一款34英寸Hz的2K曲面显示器,精打细算的消费者肯定的会用自己的钱包投票,只是他们也要被给予这个支持的机会才行。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