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袋鼠岛南线泡了三天,依次打卡了威洛比角、海豹湾、微风湾、汉森湾和凯利山,以及包括杜考迪克角灯塔、旗舰拱门、神奇岩石和鸭嘴兽水潭等在内的弗林德斯·蔡斯国家公园的部分景观。
三天的行程安排非常放松休闲,不累不赶。毕竟作为我们这个年纪的人来说,时间不是金钱,放慢脚步才是王道。
第四天,告别小木屋,顺时针沿环状公路驶往金斯科特方向。
途中舍弃了博尔达角。行前女儿就告诫我们不能去,说是40公里的砂石搓板路非常不好走,担心颠散了我们的“小雨燕”。
建于年的博尔达角方形灯塔(网图)
实际上我们特别顾忌的倒不是路况,而是没有手机信号,不敢赌那个一万。
其实并不怎么在意博尔达角灯塔,那座方形灯塔的可看度也一般。但我特别在意那段波浪公路,曾见过别人拍得非常漂亮的照片。网上找到一张类似的,但一看路面就知道,这显然是杜考迪克角的,博尔达角的比这还要漂亮。
杜考迪克角丛林中蜿蜒起伏的波浪公路(网图)
路过通往斯内林海滩和比利山羊瀑布的路口,也同样因为路况原因放弃。斯内林海滩是一个平坦辽阔很适合游泳的海滩,适宜夏季来。
一路顺利抵达。斯托克斯湾位于袋鼠岛北岸中部,停车场不大,此时仅止我们一辆车。
海湾的特点可以说是“一叶障目、柳暗花明、别有洞天”:
首先是一道长长的不高不矮的山梁挡住视线,明知道海在那边,却只闻涛声不见波澜,须钻过忽暗忽明的一串山洞以及仅容一人侧身挤过的山缝,方才豁然开朗,得睹大海欢颜。
又是首批来客,沙滩上还是一朝潮汐勾画出的涟漪,曲曲弯弯,层层峦峦,煞是好看。
这一带海滩的沙子很厚,也非常松软,所以它的过滤沉淀功能异常强劲,加之一段石滩良好的吸附功能,故而整个海湾的水质相当棒,浪花雪白,海水碧蓝,十分养眼。
到了鸸鹋湾,也就到了袋鼠岛的东北部,再也不是“无人区”,而是岛内有限的居民聚居区,终于重见人间的烟火气。
一直没弄明白,为什么给这个连一只鸸鹋也不见的地方(EmuBay)起名“鸸鹋湾”?
曾经的鸸鹋驯化饲养场?或者因其特殊的海滩条件,能够滋养大量可供鸟类充饥的动植生物,从而成为大批鸸鹋的觅食栖息地?
不知道。
度娘也不知道。不仅不知道,而且她还把这里称作“伊谬湾”,觉得比“鸸鹋湾”更令人莫名其妙。
鸸鹋是世界第二大鸟类,仅次于非洲鸵鸟,是澳洲特有的物种,故亦称“澳洲鸵鸟”。
稍后为满足好奇心,我们又专门跑了一趟鸸鹋岭桉树油酿制厂,在那里见识了久闻大名的“澳洲鸵鸟”——鸸鹋。
参观时以人体为参照,这只鸸鹋体高超过1.6米鸸鹋岭桉树油酿制厂历史介绍暨产品展示厅鸸鹋湾堆积了大量海草的沙滩
鸸鹋湾海滩非常之大,呈一个开口极阔的“U”字形。右边一弧沿着山峦缓缓向远处伸延,滩平沙细水浅,是夏日游泳戏水的好地方。左边一弧海岸稍稍陡一些,被小镇居民选来建造了家园,一栋栋别墅面朝大海,尽享阳光沐浴。虽时值冬季,但门前依然绿草茵茵,给人的感觉,仿佛已经迎来了温暖的春天。
小镇的岸边,有一条长长的木栈道伸向大海,这是澳洲海边司空见惯的公益设施,可供海边居民或游客休闲观光、垂钓。而更多的时候,它也给众多的海鸟提供了落脚歇息的甲板。
正说着,海浪里上下翻飞着一只海鸟,镜头拉近了看,那根长长的尖喙和大大的喉囊昭示了它的身份——鹈鹕。
袋鼠岛的鹈鹕大都在泻湖那边呆着,所以那儿也被称作“鹈鹕泻湖”。这只鹈鹕却独自跑到鸸鹋湾来,在辽阔的海湾里搏风斗浪,尽情享用水下美味,且不用担心别人来抢食,真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小家伙。
这也说明,耐得住寂寞,忍得了孤独,往往是打开幸福之门的金钥匙。
“鹈鹕泻湖”里安逸闲散的鹈鹕们
海滩中部,也就是“U”字形底部这一弧,是鸸鹋湾直面海浪冲击的长滩。经年历久的潮水冲涌,形成了一道高高的沙坝。沙坝之下,也就是潮头力竭之处,堆积了大量的海草。一堆堆,一摊摊,黑乎乎的,与洁白的沙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些海草,堆积的时间久了,随着腐朽、发酵、沉积、粘结,竟形成了有一定承重能力的稳定结构,人甚至可以在上面行走驻足。
而沙坝的背面,则生长着连绵不绝的灌木和蒿草。所以才猜测,或许是它们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生态小环境,才有了早年让鸸鹋将此选作栖息地的可能。当然,这只是作为好事者的枉自猜想。鸸鹋湾为什么叫“鸸鹋湾”?其实最终我也没找到一个明确的答案。
有烟火气的海滩,旅游设施自然较周全。这不,恰好到了午间时分,绿地停车场边的免费自助燃气烧烤炉派上了用场,且餐桌凳齐全,舒坦地吃上口儿热乎饭绝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