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随笔丨小小一棵葱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北京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对葱的钟爱,可能是与生俱来的,也可能与母亲对葱的喜欢有关。

我们评价菜肴的品质与味道,总是用“色香味齐全”这标准。这里的“色”排在第一位。而葱就是这“色”里不可缺少的一种颜色:绿。餐桌上,很多菜特别是鱼呀肉啊等等,只要撒上一些葱花,这菜就如同锦上添花,不但增色,还香味扑鼻,提升食客的食欲呢。这正是:“谁说葱花不算花,容颜淡化丝丝绿……”美着呢!

记得小时候,母亲为一家人的一日三餐在厨房忙碌着,锅里的菜冒着热气,且飘出一阵阵各种菜肴的香味,那就是最吸引我们的地方。那香味中,就数葱的香味最诱人。*橙橙的鸡蛋饼上有翠绿色的葱花,白嫩的豆腐上有葱花,煎得焦*的带鱼上有葱花,油滋滋的红烧肉上也有葱花,紫菜汤上面也飘着葱花……反正,餐桌上无论吃什么菜,母亲总会撒上葱花,色香俱全,令我们馋延欲滴,吃起来啧啧作响。

吃着母亲的饭菜长大,一直到自己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厨房,并成了一位厨娘。说实在的,我不是一位合格的厨娘,婚前从来没做过饭菜,对烧饭做菜的事一窍不通。但民以食为天,为了对自己及家人的胃负责,赶鸭子上阵学呗。在学习最简单的烹饪过程中,不管烧什么菜,不管常常忘了放盐或者忘了放其他该放的调料,但始终不会忘了放葱花,这一点令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对我而言,我一直认为菜肴不放葱就缺色缺香。

于是,每次去菜市场的时候,买了蔬菜之际就要店主给我拿几根葱。一般情况下,卖菜的店主也习惯了赠送葱,装好买的菜,顺手就塞给一把葱,这样就够烧几盘菜了。

前段时间去菜市场买菜,店主突然不给葱了。我以为她忘了,就对她说:“给我几棵葱吧。”店主看了我一下,很不情愿地拿给我两条葱。我很惊讶:“怎么这么小气呀?两条葱不够用的呀。”店主板着脸说:“现在葱贵着呢,十几块钱一斤呢。我们基本不送了,需要就买呗。”哦,原来如此。看来好久没有逛菜市场,都不了解葱行情了。“那就买吧。”结果花一块钱,就只给一点点,比以前送的还少。原来葱显得珍贵了,身价也高了。

葱再怎么贵,毕竟用量不大,谁都买得起。也正因为它始终是“配角”,家里经常会断货,用到它才想起。有些菜缺了葱也无关紧要,尽管有“美中不足”之嫌,但不影响食用。而有的菜,缺了葱,其品质就会大打折扣。比如一盘葱油鱼,如果没有葱,这鱼就得换一种烧法了。还有一些浅色的荤菜呀汤呀之类的,没有葱的点缀,无论烹饪技术怎么好,总会让人感觉缺了点什么似的显得苍白。

有一次,家里来了不速之客,留客人吃饭,忙着烧菜。冰箱里拿出一大堆可以吃的,但唯独没有葱。为了几棵葱,大热天骑着自行车跑菜市场买,累得满头大汗。真是小题大做了。

要想方便,最好自己种葱呗。这想法一直有,也试过。种葱说起来简单,只要一个不那么大的花盘,铺上泥土,把用过的葱留一寸来长的根部,埋在土里。不用多久时间,翠绿的葱苗就慢慢长出来了。可是,这种出来的葱总是那么不争气,瘦弱得很,总是营养不足的样子。不过,倒也能起到临时应急之用。细就细吧,瘦就瘦吧,葱还是葱,本色不变,香味比买的还带劲。但摘过的葱,后来很久也没再长出来,我就没耐性再种了。

一直喜欢种花且种得很不错的老潘,见我这样喜欢葱,就从网上订购了葱的种子,选了偌大的花盆,铺上肥沃的泥土,把葱的种子撒上去。盼呀盼,天天盼着能长出绿油油的一大片葱来。结果呢,这种子撒下都两个多月了,长出来的葱苗只有头发丝那么细,太令人失望了。我甚至怀疑这种子有问题:这是葱吗?把这葱的“熊样”发到朋友圈,有人开玩笑说:“如今流行苗条呀。”也有行家指点:“自己种葱不要买种子,还是葱的根栽种起来为好。”

不过,种葱的目的是为了临时“应个急”,种着玩玩而已。有这个过程与经历,对葱的身价不敢忽略与轻视了:虽然便宜,但得之不易。能种出那么粗壮的葱也是一种手艺与本事,值得尊重与珍惜。市场上送的也好,卖得贵也好,只要我们需要,都是值得的。

小小一棵葱,它虽然永远当不了主角,只能算是菜肴中的佐料而已。然而,它的作用却往往超乎它的身份。以前我以为葱仅仅起到调色作用。现从百度上获知,葱对人的身体还能起到发汗解表,通窍止痛,温中和胃,祛风散寒等作用。真是令人刮目相看了!还有民间的一些习俗:孩子周岁时放了很多的物件给他们抓,其中就有葱的一个角色。据说孩子如果抓到葱,长大后一定变得聪明有才。不知道这说法出自哪里的依据,但起码证明:小小一棵葱,在万物中也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呢。

作者

徐秀莉

笔名凡人,温州人,从事教育行*工作

90年代开始发表作品

在全国各报刊杂志如《北京文学》

《散文选刊》《海外文摘》《人民日报》

《中国教育报》《浙江日报》《温州日报》

《温州晚报》《温州文学》等发表文章近千篇

从年开始至今,相继出版文集十本

主编

楚尘建波

执行编辑

丹丹淑珍露露

监制

金易贞木

文化瓯风传承

文学温州现象

文艺温州百工

中国网新温州副刊《瓯江文艺》

征稿

人物专访文化探寻散文随笔

诗歌小说摄影美术工艺作品

《瓯江文艺》投稿邮箱

oujiangwy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