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诚信为民 http://m.39.net/pf/a_5779537.html素眼看长街
(本文作者:徐多素)
主编杨柳岸说:《素眼看长街》进入第九期,感谢所有有着家园之梦的亲朋,你们的支持将是我们继续长街故事的动力。
长街千年历史,多少往事悠悠。如果我们不去挖掘不去呈现,多少精彩将被封存?博大的长街精神需要有心人一起去总结。
列宁说:忘记过去就等于背叛。清代龚自珍在《定庵续剧》里也说: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
大长街,一些知晓长街掌故的人正在渐行渐远中,他们有一些早就过了古稀之年,而这些走在斜阳里的生命,不是遗憾韶华不再,而生命在不知不觉间走向终点;而是在叹息自己深知的东西也会随风而逝!这些有使命感的人就这样感动了我们,于是我们确定以这个栏目承载这些历史的精华!
他们是一本又一本长街活的历史,乘着他们的记忆尚清晰,叙述也清楚,我们记录,我们抢救!
司马迁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我相信喝盐卤而长的长街人会有生命的凝重与大义!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长街文化的薪尽火传而努力!加油,我的父老乡亲!
盐水在我们的血管里奔流
老百姓都说:人生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而对于长街的百姓来说,这七个词语绝对不是并列关系。
对于前二者,长街人非常认可,我想人类都非常认可,只是排列第三的是油,那我们长街人是有意见的。老三的交椅无论如何轮不到油的,为何?在物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少吃油,甚至不吃油,长街人是会坚持的。笔者年少时候,各种菜肴里,连油的星子也是很少见的,菜油一年用不到几斤,猪油呢?也用不到一个小瓶子的容量。
而盐就不同了,就像国不可一日无主,生活是一刻也少不得有盐的。
告诉你,我们那个时候啊,盐是用担子一箩筐一箩筐挑回家的,那是大大的装稻谷的箩,两个箩筐有几百斤可以装载。
挑到家里,我们用什么工具储藏,说起来吓你一大跳:七尺缸——比司马光砸缸的那个缸还大。当然那样的大缸子是无法让它站在灶头旁碍手碍脚的,那我们的母亲每天需要用的盐是在哪里的呢?
你以为是现在这样的放在一个一斤装的盐袋里?或者是某一个很小巧玲珑的小罐子里?
嗨,那你就错喽!我们的常用盐呀,与水缸同一个位置,放置于灶头的左右边,名叫“盐輣”(后一个字读音,第二声)。农村里一些小孩子调皮四处乱串的,我们就叫他:摸盐輣。
那你一定会惊讶:啊?那一年得吃多少盐?一个人平均消耗盐量多少?这个精确算式就交给各位看客了。
但我相信你看了下面的文字,你估计会恍然大悟,嘴巴由a,的发声到o的发声。
长街有一个特别的词语叫落盐
老辈人在夸耀自己的人生阅历时总喜欢说:我走过的桥比你的路多,我吃过的饭比你吃的盐多。可在长街,这句话我们只承认上半句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而后半句得打折扣,为何?长街人事实上就算年纪少,吃的盐不一定少。
长街有一个特别的词语叫“落盐”,啥意思?让我用好友的一幅漫画告诉你:
漫画的主人公是好友的老公——长街人。在画面上,这个老公男人手里拿着一个大大的盐袋子,两个眼睛在家里的角角落落逡巡,嘴里吐出一串气泡,气泡上有这样一行字:家里还有什么需要腌制的吗??两个大大的问号被夸张成一双大耳朵。
这幅画让所有的长街人都发出会心的微笑。画面有夸张成分,而长街人与盐的关系却没有任何的夸大其词。
“落盐”,是老一辈长街人平均用词最多的一个,如果在昔日的长街需要评出代表一个地方的中心词,我想“落盐”肯定榜上有名。
且让我模拟老长街这样的对话模式:
某某大娘,你家的雪里蕻落盐了吗?
某某大叔,你家的白蟹落盐了吗?
某某媳妇,你家的猪肉得赶快落盐了。
、、、、、、这样的对话是长街人的日常。
天上飞的、地里长的、水里游的,到长街人的生活里,一个词:落盐!
所以,长街的腌制品名堂多多。植物的有:腌菜、腌冬瓜、腌凤仙花、腌蒜苗、腌*豆、腌萝卜(写到这里,我的眼泪哗哗,想起父亲腌制的那种老鼠尾巴大小的萝卜了,大正月里,从腌菜缸里取出来的小小的淡*色彩的萝卜,差不多就是我们的零食了,那种微酸与微咸清脆爽口的萝卜呀,只有在我的梦里才有了)等等,反正新鲜的吃不了,一个词:落盐。
动物的有:腌猪肉、腌大肠、腌鸡肉等等。
海里生物腌制的那就更加丰富多彩了:腌咸蛏、腌虾籽、腌*鱼、腌白梅、腌米鱼、腌目鱼、腌带鱼、、、、、嗨,我的口水留下来了,想起被母亲剪成三角形状的带鱼“立倒鲜”,又“一次心旌摇荡了。这种乘着海生物活奔乱跳就落盐的,我们称”立倒鲜”,或者叫”剌剌盐“!后一个词语还被创造性地用在生活里。
针对一些小人得志者,长街话里有一句很经典的说法:某某需要”剌剌盐喽。意思就是需要给剪剪他的尾巴了!
宁可居无竹不可食无盐
苏东波有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长街人不同意,因为长街人认为,肉是奢侈品,竹是士大夫的一种精神风向标,都不是生命里的第一要素;长街人如果来说这一句名言,那就是:宁可居无竹,不可食无盐!
像我姐姐这样的老百姓,叫她到弟弟家,住一段日子,就会不习惯,为何?姐说:上海人吃东西甜兮兮,淡恶恶(也是用的长街方言),吃不惯。而弟弟一家每次到大姐家来,基本上都会说:姐,你的菜好吃,就是偏咸一点。姐姐当然宝贝弟弟,弟弟在家的几天绝对往淡里整,而一旦弟弟回家,她立马就让盐成为主角!
弟弟很少就读书出门,而今在上海立足近三十年,他的口味明显沪化,而我们几个依然是“咸骆驼”(长街人对于食咸者的统称)。
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有没有把盐直接炒熟了当作菜肴,而在我们年少的时候,会有这样的食法。
如果在炒的时候,再放一点点油,不管是猪油还是菜油,那味道现在想来也是超赞,我们特别欢喜炒盐凝成的饭团,哈哈,记得少时候,我就因为拥有这样一个香喷喷的饭团愿意跟随大姐赶小海,有时候,我们下深海,饭团放在岸边,也会引来众多蚂蚁光顾,不过,纵然我们的饭团上爬上了密密麻麻的小蚂蚁,我们也会吃得津津有味!(当然蚂蚁们还是被我们请出去的,母亲的孩子从小受母亲教诲——善待一切生命)
年少时候,有一菜肴叫——芝麻盐,更是我读书生涯里的主菜。
多年后想起,那香味还会穿过岁月的长河,来与我的鼻子拥抱!
总之,盐在我们的生命里绝对是主角。
不仅仅是菜肴里的不可或缺,生活中很多地方我们都离不开它。
譬如我们出汗多了,会喝一碗盐水补补——说是天然的葡萄糖;我们有了伤口了,也会用盐水消炎;哪家孩子不听话了,严厉的父母还会在用竹扫丝抽打后,在孩子的道道伤疤里敷盐,说是这样足够让孩子因为皮肉疼痛而从此改变顽劣之性。
甚至,有人在生活中想不开了,还会用喝盐卤的方式了却此生。(不过,这不是盐的罪了)
不过,现代医学对于盐却贬大于褒,说它是高血压、肥胖症、高血脂等病形成的罪魁,大有驱逐出日常的意思。也真是的,大凡长街人,尤其是长街的农村人,患这些病相对多一些!
可是,人的习惯一旦形成,实在非一朝一夕可以更改之。
所以,大凡有长街人聚会的地方,就餐时候,咸下饭(下读成ho的第二声)是必备的,就算在外面出差,长街人不管在大饭店用餐还是小餐馆填肚子,都会问伙计:有“花鼓株”吗?有咸冬瓜吗?后者一些人也会听懂,而前者往往让一些外地人听得一头雾水,而我们的老乡们不知用什么方法让对方理解,于是连比带划,后这种菜以比划形象命名:两头空。后来的后来,又知道它竟然有很诗情画意的名字:凤仙花。
长街人,无咸不成餐,后生家大婚日子,最重要的一餐叫正餐,正餐最后一道菜就是咸米鱼,咸力鱼。现在还保留这一习俗,不过咸鱼成了咸鳗。
长街人的喜咸到什么程度呢?我在这里讲一个真实的例子:
一个哥们有高血压,而且不是一般的高,医生警告他:你得戒掉你的食咸习惯,否则血压不可控,将会严重影响你的身体。你听这哥们这么说:让我不吃咸下饭,那不等于死啊。横也死,竖也死,那还不如痛痛快快在舒服中死。
这哥们就住在我大姐家附近。
我看着他一大碗饭,就一大块咸菜株,狼吞虎咽,满眼的陶醉样子。心想:这样的爱煞咸,就算被咸死,也是心甘情愿,死而无悔吧。
笔者个人,也是咸粉丝;一顿饭,有咸下饭,就算一盆最简单的腌菜,也能吃得春光满面;而如果餐桌上少了我心爱的咸下饭,这顿饭再怎么山珍海味,肠胃也会憋屈得慌。
所以我们长街人,很多时候在外面吃汤水(吃酒的别名),回到家,还会来一碗冷饭或者泡饭,佐以一些咸下饭,这样吃饱喝足,睡到床上,梦里都是满足!
咱儿子血脉里也有咸的因子,而他的妻子西安人。恩爱有加的他们唯一一点的差异就是对于咸下饭的认知,记得媳妇曾经很不解地与我说:不知罗逸为何总是喜欢那种臭烘烘的咸菜,我闻味而反胃;儿子说:你就是不理解我!说时,一脸委屈。
嗨,儿子,在这点上,所有的长街人都非常理解你!
土地堂前是盐署
长街历史年,长街晒盐历史年,长街的农业史实在像美利坚众合国的历史一样,薄得像脚底皮。
长街的老街至今还保存有盐署,根据《长街镇志》记载,长街烧盐史从北宋大观三年到解放后的年结束,横跨几个世纪。
东西九十里,南北八十长,面积达.66公顷。
长长的八百年历史,因为盐也发生过一些故事,或者说事故。
王家祠堂就供奉着一尊叫孝子太公的像,年年享受王氏子孙的祭祀,当年的他不远千里归故里,却是代父杀头。
而古渡的叶家祠堂有一对联:人滴伊利冰雪苦,恩流古渡万年长。
祠堂里供奉的是一个站在人民立场得罪官府的清官!他曾为了百姓的利益被充*,而百姓却以乡间最高的规格为他立寺,年年享受来自叶家子孙的永远的祭祀!
臧克家有诗:有的人死了,还活着;有些人活着,却已经死了!
历史再一次以事实见证:来自百姓的口碑才是最有荣耀千年不朽的丰碑!
历史再一次以事实证明,构成长街精神的元素——大义在大长街代代相传!
↑
逝去的是生命
→
永存的是孝义
咖啡猫:久隆影视的主人,不知道他的全名,大家都亲昵地叫他:河,河!自在老家所有的视频录像几乎都由他拍摄,大长街的所有宣传视频也都几乎出自他的镜头。出于对家园的热爱,出于对长街文化的珍视,他一次次自费拍摄家园的点点滴滴,一些行将消失的老长街在他的镜头里保留了,一些渐行渐远的生命在他这里再现了,一些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古老风俗在他这里烙印了。而这次,他更是义无反顾走进《素眼看长街》栏目,与杨柳岸一起,决心把精彩大长街一一端出分享给大家!
太史公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杨柳岸言:平民心中家国重。明代张溥言: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素眼看长街》将不断以文字故事图片视频的方式分享更多的有缘人!愿热血长街能够支持我们的行动!
编辑:杨柳岸
责编:忽然间
图片:长街的咖啡猫、晒盐的网络
视频:咖啡猫
出品:自在老家
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