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精准疗效阿牛史日(照片作者提供)
凉山彝族口承文化:述源诗及其民俗现象
阿牛史日
本文为作者投稿并授权本平台推送
(作者系美姑县*校副校长)
[内容提要]述源传统是彝族民间口承文化传统中极具特色的文化现象。在凉山彝族民俗生活中,特别是在婚丧嫁娶的场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种民俗文化传承,绵延不绝,方式别致。然而,在过去的彝族民俗文化研究中,往往被人忽略。本文试图就这种文化的生长环境、内容、特征等现象作管豹之见。
[关键词]述源诗(博葩);传承;内容;价值
每一个民族都按照自己的规则创造世界、解释世界。述源,即对事物起源的探究,是人类原初文化中认识宇宙万物之源的认知方式,是彝族远古文明的重要标志。数千年来,以探究宇宙万物源流、起始、产生为其主要内容的述源文化,生生不息地在彝族乡土民间传承发展,这种特别的文化形式,构造了彝民族认知视界的独特方式。然而长期以来,鲜有研究者。
一、彝族述源诗及述源文化现象
(一)述源诗——博葩
在彝族文化语境里,述源,称“博葩”,原义当是“根、首、元”“博”义为“创造、发明、起源”,“葩”有“产生”、“生产”、“生育”“起源”、“起源”等意思。述源诗是一种特定的诗歌门类,它以探究、描述、解释事物之本“原”(起始、根本)、发展、变化为根本任务,以解疑惑增知识为目的,叙述远古先民视界中世间万物,诸如日月星辰、天地万物的起源、由来和发展变化,是彝民族对事物的认知视界的诗歌化表达。
述源文化现象,作为一种以探究事物源头、叙述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现象的古风,至今在凉山彝族民间,仍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传播极广。在凉山彝族传统文化语境中,其述源诗歌演述传承这种文化现象主要见之于:一是婚丧嫁娶场所口头论辩过程中,通过主、客双方以口头论辩的形式,述说万物源流、攻讦驳难、互难才学、明辨是非,以“穷百家之辩者”为赢家。在老人丧葬场所,通霄达旦唱述“阿古伙”挽歌,往往从《死亡的起源》到《马的起源》、《羊的起源》《宝剑的起源》《羊的起源》等一一述说。在婚嫁场所,一方说《婚姻的起源》,另一方则可说另一事物的起源,如果发现对方破绽或问题,则抓住要害给予反驳,至到事理明白、真理彰显;二是彝族传统社会祭司毕摩的各种仪式生活中,毕摩以经诵的形式在叙述万物源流,以增考据性、神效力,以增强仪式效果。如在用鸡作为牺牲的场所,毕摩便会诵《鸡的起源》,在用牛或羊作牺牲的仪式场所,便诵《羊的起源》、《*的起源》(只限咒*类仪式)、《牛的起源》,在送灵祭祖仪式中送《铠甲的起源》《马的起源》等。
彝族述源诗为何历经岁月的洗礼而经久不衰、深受群众欢迎呢?大凡彝族乡土民间男子,大多会说“勒俄”“布茨”“克格”“克智”等口头论辩,会述说述源诗的为数不少。特别在以彝族腹心地带的美姑县农村,每逢婚丧嫁娶总有通霄达旦进行克智——口头论辩的人,受众上百上千。述源文化现象之所以流行,究其原因,一是彝族是一个极重视口承文化的民族,不论是以父子联名为特征的父系家谱制度,抑或毕摩的口碑经,民间的克智、神话传说、童话寓言、情歌、民歌为内容的口承文学艺术,都得益于彝族传统民间社会的文化自觉,得益于接受群体的需要;二是彝区社会毕摩仪式频繁,仪礼繁杂,根据仪式需要,毕摩在其仪式中,为了增加考据性,提高仪式效力,总会经诵相关事物的起源、缘由,很大程度上保留了述源文化传统,又被民众传播,促进了该文化的发展;三是传统彝族乡土民间交通不便、文化生活极度缺乏,人们相聚机会较少,于是重大的聚会场所,盘根古、辩古今、谈见闻、明事理,成为教育后代、传承文化、增进了解、文化娱乐的重要场所,为述源文化的发扬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四是为族争光的民族心理与为名誉而战的民族性格进一步彰显了述源文化传统的张扬。以克智——口头论辩为代表的“述源”文化传统,既是知识的交流与传承传播,又是增加了解、赢得名声的重要场所,彝族小伙子一旦在某个论辩场所力其他论辩选手,便会在一夜间名声雀起,深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