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论坛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农业空间转移e1rqm205
TUhjnbcbe - 2020/6/18 11:07:00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农业空间转移


摘要:文章阐述了国际农业产业转移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影响,对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进行了正确分析,提出了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步伐。


        一、国际农业产业转移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恶化”的观点:认为处于世界经济体系边缘区的发展中国家只能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而这些产品的需求弹性小,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其价格有下降的趋势,这样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因此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西方发达国家是主宰国家,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只是它们的附属国。根据这一观点,他们主张采取贸易保护主义、进口替代等*策。事实证明,这并不成功。而自由贸易主义者认为,贸易保护*策只会造成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扭曲,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因此他们极力主张,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贸易,实施出口鼓励,改变贸易保护*策。东亚一些国家的崛起为此提供了证明。现在这些观点已被大部分经济学家认可。


            1.国际农业产业转移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国际农业产业转移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融入国际经济贸易大循环,参与国际经济分工。从现代分工与贸易理论来看,这是有利于各国包括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的;第二,有利于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提升;第三,有利于增强发展中国家农产品的国际竞争能力;第四,有利于增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技术、资金、人才的交往,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但是,国际农业产业转移对发展中国家也有不利影响,那就是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产业一般是相对落后的,如果完全遵循梯度转移,后进国家就永远赶不上先进国家。


            2.发展中国家对国际农业产业转移的应对策略。国际农业产业转移对发展中国家有利有弊,从理论上来说应该是利大于弊,但如果发展中国家应对不当,也可能弊大于利。所以发展中国家应采取的应对策略是:积极参与,蓄势后发。这里所说的积极参与是指认识到国际农业产业转移对本国的有利之处,改变不利于产业转移的有关*策,积极促进产业转移的推进。而蓄势后发是指通过引进产业,培育本国的农业发展实力,根据需要和可能,引进世界最先进的产业部门和技术,在某些部门和地区实行超越发展战略,带动本国农业水平的全面提升。


            二、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农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中,我国农产品供求关系已由数量制约为主转变成由质量和品种制约为主;农业发展由主要受资源制约为主转变成主要受市场需求制约,农产品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农产品市场面临国外农产品进口的压力,农产品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已逐渐成为当前人们关注的焦点。农业国际竞争的基础是一国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具有单位农产品生产成本低廉的优势;二是具有农产品质量高的优势;三是具有农产品花色品种多、加工和深加工农产品多的优势。一个地区的农产品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能力,至少要在一个方面拥有比较优势。


        1.对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估计。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相当薄弱的。我国的农产品在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和品种竞争方面都不具有优势。对大多数农产品来说,我国国内的市场价格都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一旦国内农产品市场向国际市场开发,许多农产品根本没有竞争力可言。由于质量问题,使我国本来应该在价格方面占有优势的农产品也丧失了市场机会。我国农产品的品种服务竞争能力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远远落后于国内工业品的品种服务竞争。从主要农业部门来看,我国畜牧业、水产业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近些年来,瓜果出口每年近一百万吨,如果能进一步提高品质将更具有竞争优势。由于我国土地资源相对稀缺,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而种植业属于土地密集型产业,因此我国种植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较弱。综上所述,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中国具有生产竞争优势;土地密集型农产品,中国不具有竞争优势。


        2.影响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因素分析。(1)农业劳动生产率低下。决定我国农业及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因素不是土地生产率,而是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我国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不仅低下,而且提高速度较慢。具体原因包括三点:一是农业经营规模过小,大部分以单个农户为单位进行生产;二是农业科技投入不足;三是农业生产领域的市场机制不完善。(2)农业生产成本高。加入WTO之后,中国的农产品市场将成为统一的国际大市场的一部分,在质量和利润相同的情况下,哪个国家能以较低的价格出售其农产品,哪个国家就能在日常竞争中得到发展。我国的农产品生产成本高于国际主要竞争者。(3)农业内部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农业结构不合理也是影响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目前在农业结构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农产品供需结构失衡;二是农产品区域结构趋同;三是农产品规模结构偏小;四是农产品品种结构偏低。


        三、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战略


        1.转变*府职能,进行制度创新。从动态上看,产业结构既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是经济发展的动因。要想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必须首先进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伴随着经济增长,农业产业结构从总体上看,种植业的比重总是下降的,相对而言畜牧业、水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的比重是上升的;在种植业内部,粮食的比重是下降的,饲养业、棉桑麻、林果茶、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比重是上升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必须把握这一规律,这是由农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决定的,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必须是有好的制度、措施来保障,所以产业结构调整必须首先转变*府职能,进行制度创新。因为制度创新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更有效的行为规则。现在是开放的经济环境,随着加入WTO,中国的农业产业*策、内在管理体制将面临着又一次的调整,为适应WTO规则和加入WTO后新的市场特征,形成以价格为中心的保护*策组合转向以提高农业竞争力和持续发展为核心的*策体系。具体来说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进一步推进市场化*策。中国农产品的市场化是不完全和不充分的,在某些方面甚至是不成熟的,农业仍然是中国市场化发展相对薄弱的产业之一。一国市场的对外开放是市场化最直接和最基本的一项内容,而市场开放对一国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通过市场化,可以充分参与国际分工,发挥一国的比较优势;另一方面,市场的连通,也使得国内经济直接受到国际经济的制约。那么市场化改革应如何进行?具体而言:一是立足国内,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保证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必须也只能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二是调整结构,在把粮食作为贸易保护重点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产品;三是适当储备;四是必要保护,市场开放不等于不需要保护,农业的特殊性尤其是其战略性,使得农业保护在任何时期和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完全放弃。第二个方面是根据WTO的要求调整农业*策。适应WTO的要求,必须对农业*策进行调整:一是调整补贴*策。根据规定,中国的国内支持总量为485亿元,但目前实际使用约为270亿元,因此尚有200亿左右的补贴空间;另外WTO农业协议中同时也存在着免于削减补贴的规定,充分和灵活运用这些规定,同样能够以一定方式达到保护农业的*策。二是基础设施*策,即加大农业的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中国农业生产的稳定性。三是技术进步*策,即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重视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四是区域布局*策,即WTO“绿箱”*策措施中有关区域发展援助计划下的支付规定。五是宏观管理体制,即加快农业宏观体制的改革以适应WTO的要求。


        2.根据比较优势原则,加快我国农业的结构调整步伐。结构调整涉及农业的区域结构、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在区域结构和产品结构方面,应推动东部地区发展高附加值的蔬菜等园艺产品和畜牧产品水产品;大幅度压缩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在华北、东北和西北分别建设商品粮食基地,给予*府公共资源的大力支持,扶持西部地区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在品质结构方面,应加快传统农畜品种的改良,在短期内,可通过引进和开发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品质结构的优化;中央*府应尽快建立农产品品质标准体系,并构建全国的农产品质量标准监测络;在市场结构方面,应加快建立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培育农产品市场中介组织,走“企业办市场、企业管市场、市场企业化”的农产品市场建设的路子,加大农产品产后领域基础设施的公共投入,包括对农产品标准化、农产品运输、仓储、保鲜、加工和市场信息建设的公共投入。


        3.积极引入工商和金融资本,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序,以营销为龙头,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上产业化、规模化和科技化的道路。在WTO规则下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多元化目标的统一,关键在于提高我国农业的竞争力,包括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农业在各产业之间的竞争力。实践证明,具有竞争力的农业必然是规模化、科技化和产业化的市场农业。从宏观上看,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策重点应该是发挥农业作为一个潜在的高效产业的优势,鼓励工商和金融资本包括人力资本进入农业领域改造传统农业,同时以农产品为纽带形成法律规范下的农业生产者经济联合体,提高农业生产及其生产者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和获得平等地位与权利的力量。从微观上看,要重点解决生产能力和营销能力不足的问题,通过工商和金融资本的带动,把农业教育、科研、金融、投资和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出口活动等纳入一体化经营体系之中,以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核心,用现代营销理念统帅一体化经营,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上产业化、规模化和科技化的道路。


        4.要充分利用WTO规则的“绿箱”*策,加大*府对农业的公共投入,全面改善农业的经营环境,提高农业的可持续竞争力。具体包括增加对农业科技研究和技术推广的投入,增加对农业水利、道路、能源、通讯和信息等基础设施的投入,增加对农业环境治理方面的投入。

1
查看完整版本: 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的农业空间转移e1rqm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