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白癜风十佳医院 http://www.t52mall.com/褐兔袋鼠的传奇故事仅在博物学家的笔记中才能觅得一二。“趋同进化”一直是生物学中引人注目的课题,指的是:两种血缘关系很远的动物,因为生活的自然环境相近,面临的生存挑战相仿,渐渐进化成外貌,甚至生理结构相似的物种。譬如,同样适应飞行的蝙蝠与鸟类,世代遨游大海的鲸鱼和鲨鱼。澳洲的各种有袋类动物也常被当成趋同进化的典型案例。澳大利亚的一些小袋鼠、袋鼹、袋獾,与亚欧大陆上的鼠类、鼹鼠、獾类长相酷似,但这两类动物早在1.6亿年前已经分了家。有袋类动物在分类学上属于哺乳纲、有袋目。作为比较原始的哺乳动物,它们没有发育健全的胎盘,幼崽只能早早降生,爬进育儿袋中吮吸乳汁继续成长。澳大利亚的国兽“袋鼠”也是得名于雌性温暖而安全的育儿袋。澳大利亚现存的袋鼠约有60种,体型外貌各不相同。有些袋鼠站起来身高可达1.5米,有些则体型娇小,仅如野兔一般。袋鼠家族中有一类成员叫做“兔袋鼠”,它们不仅体型、毛色、生存环境很像野兔,连一蹦一跳的走路姿势都惟妙惟肖。如果不是因为它们耳朵较短,尾巴很长,乍看之下几可乱真。图1:兔袋鼠与猫和小鸟的体型对比年,英国博物学家约翰·古尔德怀着对欧洲野生动物的思念之情,将这些陌生的小动物命名为“兔袋鼠”。曾几何时,兔袋鼠的分布遍及澳洲大陆及其周边岛屿,但随着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4种已知的兔袋鼠中已有2种走向灭绝,1种陷于濒危。年以前,澳洲东南部的大平原上还生活着一种褐兔袋鼠,它是袋鼠家族的跳高能手。图2:约翰·古尔德绘制的褐兔袋鼠褐兔袋鼠的体长大约50厘米,体重约为3千克,当它沐浴着夕阳安静地吃草,你很难看出这个小毛球竟是袋鼠家族中的跳高能手。约翰·古尔德曾在《澳洲的哺乳动物》一书中记录了他与褐兔袋鼠的亲密接触。那时,他带着两条猎犬在南澳大利亚的平原上狩猎,很快锁定了一只独自生活的褐兔袋鼠。但是,这种小动物正应了那句古语:“静若处子,动若脱兔”。当猎犬靠近到一定距离,它突然察觉了危险,以惊人的爆发力和速度飞蹿出去。两条猎犬紧随其后,穷追不舍。当褐兔袋鼠逃出了大概米,它突然间一个翻身向古尔德的方向冲回来。眼看扬起尘烟不断逼近,古尔德纹丝不动地站在原地。也许因为适应夜间生活,褐兔袋鼠的视力似乎不太好,直到与人类的距离缩短到6米以内,它才惊愕地发现了古尔德,急忙应变。古尔德也吃了一惊,他的头脑飞速运转,猜测袋鼠到底要从左侧还是右侧逃跑。但出乎他意料的是,在这危急关头,褐兔袋鼠没有转弯而是加速跳起,划出一道高高的抛物线越过了他的头顶,最后落到地面。褐兔袋鼠的跳跃高度接近1.8米,对于体型与野兔相仿的动物来说无疑是一项壮举。可悲的是,如此近的距离给了古尔德举枪射击的机会,在猎枪和猎犬的双重攻势下,褐兔袋鼠被杀死了。图3:跑动中的褐兔袋鼠以约翰·古尔德为代表,19世中期以后,许多标本采集人、自然博物馆争相搜罗褐兔袋鼠的标本,由此引发的狩猎活动威胁着袋鼠的生存。人们很快发现,这种小动物虽然外表酷似野兔,但对人类的戒心远不及野兔,繁殖速度也比较慢。同时,它也不像野兔一般挖洞生活“狡兔三窟”,休息时,褐兔袋鼠会在灌木丛等隐蔽处铺搭一块“垫子”静静地坐在上面,如此“草率”的隐蔽方法很容易被猎犬发现。图4:褐兔袋鼠标本被西方人发现并记录后不足50年,褐兔袋鼠的数量快速下降。有学者认为,这一时期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农场、牧场不断增多,烧荒活动破坏了大平原的天然环境,牛羊等家畜践踏植被,啃食牧草,使褐兔袋鼠食不果腹。同时,人类引入当地的家猫和赤狐过度繁殖,演变成褐兔袋鼠新的天敌,对其种群造成了危害。年,应澳大利亚博物馆的需求,标本采集人贝内特(K.H.Bennett)从澳大利亚的新南威尔士州采集了一只雌性褐兔袋鼠标本,这批标本售得了5先令的高价。——这竟是人类对这个物种的最后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