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儿童健康事业的挑战和策略
新世纪儿童健康事业的挑战和策略
新世纪儿童健康事业的挑战和策略
中华儿科杂志 2000年第5期第38卷 特载
作者:朱宗涵
单位:朱宗涵(100053 北京市卫生局)
回顾北京市儿童健康事业5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由衷地为中国的儿童健康工作者,并且也为我们自己能成为其中的一员而感到无比的自豪。根据1998年北京市居民生命统计报告,北京市婴儿死亡已率降至7.5‰,孕产妇死亡率降至10.5/10万,表明北京市儿童保健工作水平已经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为新世纪的到来献上了一份厚礼。
一、儿童保健工作的历史性回顾
解放初期,儿童健康工作主要是同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与贫困和落后相关的健康问题进行斗争,是我们经历的第一次卫生革命——为儿童的生存而奋斗。这一阶段的主要标志是:“三高一低”,即高出生率(30.7‰)、高婴儿死亡率(117.6‰)、高孕产妇死亡率(685/10万)和低期望寿命(45岁)(括号内的数据为北京市20世纪50年代初的数据)。主要的健康问题是:致死性传染病流行,严重的地方病蔓延,严重的感染性腹泻、婴幼儿肺炎和重度营养不良的高发病率及高病死率,妊娠和分娩并发症导致的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严重的缺医少药、落后的医疗技术及医疗服务,儿童恶劣的生存环境及条件等等。
在同这些疾病和严重的健康问题作斗争的过程中,我们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严重的传染病和地方病得到了基本控制:北京市甲、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从1950年的4 485.20/10万降至1998年的306.37/10万;继消灭天花以后,又消灭脊髓灰质炎、白喉和新生儿破伤风;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发病率也被控制到0.1/10万以下。肠道传染病大幅度减少。
2.婴儿死亡率和孕产妇死亡率大大下降:北京地区婴儿死亡率从1949年的117.6‰降至1998年的7.5‰,孕产妇死亡率从1949年的685/10万降至1998年的10.5/10万。
3.出生率明显下降:北京地区从1959年的30.7‰降至1999年的5.7‰;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59年的21.04‰降至1999年的零增长[]。
4.人均期望寿命大大延长:北京地区从50年代的45岁延长至1999年的74.3岁[1,3]。
5.基本消除饥饿和严重的营养不良,儿童的营养状况和发育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2]。
6.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已经在全市建成了完整的妇幼保健络。
上述成就,首先应归功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卫生工作,特别是儿童保健工作方面的一些措施起到了重要作用:(1)计划免疫的成功实施,基本控制了严重危害儿童生命和健康的传染病。(2)抗生素和抗寄生虫药物的发展和应用,使严重威胁生命的感染性疾病和寄生虫病获得有效的治疗和控制。(3)始自推广新法接生的孕期保健及围产期和新生儿保健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大大降低了孕产妇和新生儿的死亡。(4)起源于赤脚医生制度的初级保健观念和措施的形成及推广,使广大农村地区缺医少药的状况得到迅速的改善。(5)在爱国卫生运动推动下,公共卫生事业的兴起和发展,改善了环境卫生状况。(6)计划生育的实施,控制了过高的出生率,为儿童的生存和健康成长改善了必要的家庭和社会条件。(7)儿科、妇产学科、妇幼保健学科的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和发展,构成了儿童健康事业必须的卫生资源。(8)父母和社会对儿童疾病防治知识、育儿知识和技能的普及,改善和发展了必要的家庭和社会对儿童保健的支持条件。
随着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的到来,北京如同全国一样,出现了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儿童健康事业也进入了新的快速发展的时期,儿童医疗和保健机构、队伍和技术的发展获得了更加强有力的*治、*策、经济等诸方面的支持,有了更快的发展,从而使我们为儿童健康提供综合服务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针对儿童疾病的防治、儿童保健的新的需求,可以组织并实施更广泛和有效的活动,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例如,大量先进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儿童疾病的病死率;孕期全程监测和保健、孕产妇死亡和围产期死亡评估、普及住院分娩等措施,进一步降低了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爱婴医院活动的广泛开展改善了产妇分娩的条件,同时使母乳喂养率从80年代的不足20%,提高到90年代后期的60%;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和苯丙酮尿症等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出生缺陷筛查和干预工作的全面实施使出生缺陷发生率从80年代的11.5‰,降至1998年的9.5‰;乙型肝炎疫苗计划的全面实施,使儿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率从80年代的5%,下降到1998年0.2%;无烟学校和健康促进学校项目的实施,大大普及了健康教育,改善了有利于儿童和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学校环境[];“三项建设”项目,即区县妇幼保健院、防疫站和乡镇卫生院改扩建项目实施10年来,全市儿童保健、儿童疾病防治的条件有了历史性的改善和提高等等。所有这些工作,把儿童保健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
二、新时期儿童健康面临的挑战和任务
21世纪即将来临,在新的历史时期,儿童健康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和挑战,明显区别于过去由于贫困和落后带来的严重威胁儿童生命和健康的致死性疾病的威胁,而将主要是由伴随快速的经济发展而出现的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和全球化带来的新的健康问题,突出表现在环境因素、社会因素、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儿童健康的影响,不仅影响儿童期的健康,甚至还会构成对儿童发育、成长的影响,伴随终身[]。
新时期儿童健康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主要为[5,6]:
1.感染性疾病,包括传染病的威胁依然存在。表现为一些已经得到控制的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回升,而艾滋病等新的传染病也以出乎人们意料的速度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新的病*、新的菌种,如致病性大肠杆菌O157等不断会构成新的潜在的和现实的威胁。感染性疾病将会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造成对儿童健康的问题:(1)细菌耐药菌株的广泛产生和扩散;(2)食物、饮水传播的疾病;(3)昆虫媒介和动物源性疾病;(4)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的疾病;(5)传染因子相关的慢性疾病;(6)宿主免疫抑制相关的感染性疾病;(7)孕期和新生儿感染性疾病;(8)特殊人群,如流动人口中传染病的发生[7]。
2.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儿童发病率和死亡率中构成了越来越高的比例,成为日益严重的儿童健康问题[5]。根据北京市1998年死因构成统计:损伤和中*、严重肿瘤、先天异常、呼吸系统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成为1~4岁和5~14岁年龄组的前五位死因,占总死亡数的83.1%和84.6%,特别要指出的是,损伤和中*构成了1~4岁组和5~14岁组的总死亡数的33.9%和51.5%,其中交通意外成为最突出的一个问题[5]。防治和控制儿童期慢性非传染性疾患,将成为今后儿科和儿童保健工作的一个重要挑战和任务。
3.儿童精神卫生和心理问题,已成为人们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其原因,首先是人们对于儿童的精神卫生和心理问题的认识有了提高和深化。同时,由于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家庭和社会因素在不断增加,导致儿童精神卫生和心理问题的不断增加。其次,这一领域同其他儿童保健领域相比,发展滞后,知识和技术积累不足。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这一领域的需求不断增加,且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4.儿童健康区别于成人健康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儿童的发育和成长。随着儿童期疾病防治工作不断取得成就,保障、促进儿童的发育和成长将成为儿童保健越来越重要的任务。有的学者提出,应该建立一门新的学科——儿童发展学科。无疑,儿童的发展应该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能力综合潜力的充分发展。
5.成人疾病的儿童期预防,这也是儿童健康工作者在新时期面临的一项新的任务。如高血压病和心脑血管病、单纯性肥胖、呼吸系统疾病,甚至有研究报告,成人期的糖尿病、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等都可以在儿童期找到诱因。
6.对处境困难儿童的特殊照顾和关怀仍然被严重忽视,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和成长,也会造成许多社会问题。处境困难儿童如:(1)离异家庭的儿童;(2)经济困难家庭的儿童;(3)流动人口家庭的儿童;(4)残疾家庭的儿童;(5)残疾儿童和学习困难儿童;(6)流浪儿童;(7)遭受虐待、暴力的儿童等。
独生子女虽然不能列为处境困难的儿童,但其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带来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也已经为人们所认识,并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如何发挥其正面的影响,克服负面的消极影响,也是我们儿童健康工作者应该重视的课题。
7.环境因素对儿童健康和成长的影响日益增强,一门新兴的学科——环境健康学(environment health)也应该成为儿童健康领域的重要学科,而在我国尚少有人涉及这一学科。影响健康的环境因素可以来自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包括生态环境的恶化,工业和生活污染,温室效应导致的气候恶化,大气层的破坏,儿童活动空间减少,居住条件恶化,食品和饮水卫生问题,环境卫生,学校条件等;社会环境涉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的改变,传统文化的改变,学习的压力和竞争,饮食方式和习惯的改变,人们价值观念的改变,道德观念及道德教育的问题等等。不良行为及生活方式如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年轻化,更会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影响。克服环境的不良影响,建设有利于健康的环境,是我们儿童健康工作者的又一项繁重的任务。
三、儿童健康的基本概念和策略
儿童健康的基本概念既应包括一种健康的完好状况,更要求保障和促进儿童生理、心理和社会潜能充分发育的过程。健康是一种综合素质的完好状态,但更应强调的是实现这种状态的努力过程。每个儿童无时无刻不是处在这种过程中。
儿童健康的过程应该是从生命形成的最初阶段就已经开始,且一直延续到成人期。这一过程大致可以界定为三个层次的问题,即生命的准备、生命的保护和生命的质量[9]。
第一,生命的准备。生命的准备始自儿童生命形成的最初阶段,其目的不仅仅是确保新生命的正常诞生,新生儿和婴幼儿的生存,还必须认识到,生命准备阶段所形成的,将是伴随终身的健康的基础及发育的潜能。针对生命的准备,保健策略和措施应该包括通过婚前保健、孕期保健和围产期保健,确保安全地产下健康的婴儿,通过儿童及青少年期的保健,促进其健康地成长,并从小就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建立有利于健康的行为习惯,为成人期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生命的保护。儿童处在不断成长发育的过程,身体的各方面的条件和能力均未成熟,是人生中最易受到疾病、意外和环境伤害的阶段。因此,保护儿童免受来自疾病、环境、社会对生命和健康的损害及威胁,成为儿童保健的重要任务。保健策略和措施主要针对防治疾病,避免来自环境和社会的有害于健康的各种因素。
第三,生命的质量。儿童期的生命质量体现在确保儿童良好的健康状况,同时要确保儿童综合潜能的充分发育和成长。儿童潜能的发育需要良好的健康环境,我们要努力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学校环境,以及良好的宏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不要放弃每一个有缺陷的儿童,包括残疾儿童和智力障碍的儿童,他们的发育潜能已经受到损害或存在缺陷,就更应该确保他们有限的或缺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将儿童保健的策略归纳为三个目标二大任务,即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三个目标,健康保护和健康促进两大任务。
确立儿童健康的基本策略:
1.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健康是儿童综合素质的完好状态,更是儿童生理、心理、社会能力充分发展的过程。
2.环境、社会、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对儿童的健康和成长产生着日益增强的影响,因此要制定更广泛的疾病防治和保健措施,这些措施不仅要针对生物的因素,更应该针对环境因素、社会因素、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3.健康应该是每个儿童的权利,但是儿童获得健康权利的自身能力是十分有限的。儿童的健康和成长是在复杂的不断变化的环境和社会中实现的。全体社会成员、父母和家庭、社会各界和*府都应该担负起保障和促进儿童健康的,而不只是儿童保健工作者的。
4.社会经济的发展既对儿童的健康产生着正面的影响,而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负面的影响。未来工作的一个重要的任务是如何确保儿童的健康和成长的环境不被这些负面影响所破坏,同时鼓励和帮助人们充分利用经济发展的优势建立更有利于儿童健康的社会环境和生活方式。
5.必须将儿童保健工作的侧重点从疾病本身转移到导致疾病的危害因素和进一步促进健康上来。把以前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观念和策略上来。在保护儿童防止疾病威胁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儿童的成长和发育。健康保护和健康促进是儿童健康工作的两大重要措施。儿童健康服务不仅应该针对患病的儿童,还应该针对全体儿童的健康和成长,即儿童的健康发展。
儿童健康的措施应该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防治儿童期的疾病,降低婴幼儿死亡率和发病率;(2)最大限度地消除产生疾病或不利于健康的个体的和环境因素;(3)保障和促进儿童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成长和发展;(4)实施成人疾病的儿童期预防,为成人期的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
过去数十年卫生工作的经验,仍然是新时期儿童保健工作取得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保障:(1)*府的领导、支持和组织;(2)各部门的协调和合作;(3)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支持;(4)卫生专业队伍发挥骨干作用。
我们应该大力普及健康促进的概念,制定相应的措施,使健康促进成为儿童保健的重要领域。
根据健康促进的广义概念,是否可以将儿童健康促进的定义概括如下:儿童健康促进是鼓励和推动人们树立保障、促进儿童健康的意识和观念,并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在家庭、学校、社区乃至更广泛的范围内,在儿童的生活、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改善和创立有利于儿童健康的环境和条件,帮助儿童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从而实现儿童生理、心理和社会能力的充分发展。
健康促进工作需要动员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部门的协调活动和共同参与,包括*府和非*府组织、父母和家庭、社区、学校、医院、保健机构,以及儿童自身的参与。
综上所述,健康促进的主要任务是:制定有利于儿童健康的公共*策;创建有利于儿童健康的环境,首先是消除不利于儿童健康的因素;加强社区活动;提高群众对儿童健康的意识,增进群众对儿童健康的知识和保健技能;改革儿童医疗和保健服务。为跨入新世纪的儿童保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积勇,主编.北京卫生防疫史料.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2,朱宗涵,主编.北京妇幼卫生五十年.北京:北京市卫生局,1999.
3,北京市卫生局统计室.1999年北京市卫生工作统计资料(简编).北京:北京市卫生局,2000..
4,冯蔼兰,孙贤理,戴玉英.健康促进学校.北京:北京市卫生局卫Ⅱ Ⅴ项目办公室,北京市健康教育所,1997.
5,朱宗涵.强化大卫生观念,规划新时期预防保健工作.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8,14:.
6,朱宗涵.有关儿童保健基本内涵的讨论.中国儿童发展,1992,7:.
7,孙贤理.预防新出现的传染病——二十一世纪的策略.国外预防医学,1997,23增刊:13.
8,WHO Regional Office for the West Pacific. New horizons in health. Manila: WHO/WPRO, 1995. .
9,Beijing Municipal Health Bureau. Towards healthy citie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healthy cities, Beijing, China.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 1996. .
(收稿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