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九)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语文试题(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雹神蒲松龄王公筠仓①莅任楚中,拟登龙虎山谒天师。及湖,甫登舟,即有一人驾小艇来,使舟中人为通。公见之,貌修伟,怀中出天师刺②,曰:“闻驺从③将临,先遣负弩④。”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天师治具相款。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少间向天师细语,天师谓公曰:“此先生同乡,不之识耶?”公问之。曰:“此即世所传雹神李左车也。”公愕然改容。天师曰:“适言奉旨雨雹,故告辞耳。”公问:“何处?”曰:“章丘。”公以接壤关切,离席乞免。天师曰:“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公哀不已。天师垂思良久,乃顾而嘱曰:“其多降山谷,勿伤禾稼可也。”又嘱:“贵客在座,文去勿武。”神出至庭中,忽足下生烟,氤氲匝地。俄延逾刻,极力腾起,才高于庭树;又起,高于楼阁。霹雳一声,向北飞去,屋宇震动,筵器摆簸。公骇曰“去乃作雷霆耶!”天师曰:“适戒之,所以迟迟,不然平地一声,便逝去矣。”公别归,志其月日,遣人问章丘。是日果大雨雹,沟渠皆满,而田中仅数枚焉。(选自《聊斋志异》)[注释]①王公筠苍:王孟震,字筠苍,山东淄川人。明代万历年间进士。②刺:名帖。③驺从:古时达官贵人出行时护卫在前后的骑卒。④负弩:充当先导。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1)怀中出天师刺(2)公以接壤关切(3)顾而嘱曰(4)文去勿武9.(4分)(1)取出(2)因为(3)回头,回头看(4)离开10.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2分)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10.(2分)公讶其预知/益神之/诚意而往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1)其服役者,衣冠须鬣多不类常人,前使者亦侍其侧。(2)此上帝玉敕,雹有额数,何能相徇?11.(6分)(1)(3分)那些仆人侍从,衣帽须发大多不像普通人,之前遇到的使者也在天师旁边侍奉。(2)(3分)这是玉皇大帝的诏命,降下多少冰雹是有定额的.哪敢对你徇私?12.王筠仓这个人物具有哪些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理解。(3分)12.(3分)①爱民心切感动天神。②热爱家乡,
回家几天之后,脑海中还是恍恍惚惚地浮现出山上的情景,于是追记了这些。后来我没有再到北山去,然而往往想起这次游山的事。(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此句句意为:有一座很高的山峰,山下一条小路,窄得只可容人行走。断句为: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2)本题考查词语释义。①句意:稍稍往西。西:向西。②句意:他大家惊慌相视。顾:看。③句意:不停地发出急促的声响。已:停止。④句意:大家又面面相觑惊恐不安而不能入睡。寐:睡觉。(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代词,他/动词,到;B.才/竟然;C.表修饰/表修饰;D.于是/乘,趁。故选:C。(4)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重点词语:布袍,穿着布袍。蹑履,穿着鞋子。句意:有僧人穿着布袍踩着鞋子前来相迎。②重点词语:知,知道。何境,什么地方。句意:不知道身在何处。(5)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结合“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如蜗鼠缭绕,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声切切不已”可知,作者写景细致描绘,比喻摹写物形,表达了自己对美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桃花源记》最后写南阳名士刘子骥“欣然规往”,但“未果”,更增强了这个虚幻故事的真实感,表达了对当时黑暗社会的否定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答案:(1)一峰高绝/有蹊介然/仅可步(2)①向西②看③停止④睡觉(3)C(4)①有僧人穿着布袍和鞋子前来相迎。②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5)本文中作者“往往想见其事”,是在体验过北山美景之后的回味无穷,这种“想见其事”,更是为了表达自己对这处美景的赞美与怀念之情。《桃花源记》中刘子骥的“欣然规往”,则更多的是身处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对没有战乱,安居乐业、幸福和谐的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迫求。文言语句翻译的具体方法:1、增,即对省略部分要增补出来。例如,有时候句中常常省略主语、谓语、宾语、介词等情况;2、删,即对无实在意义(表语气、停顿等)的文言虚词删去不译;3、留,即对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人名、时间、专用名词等)保留不译;4、变,即对与现代汉语习惯不同的句子采用意译;5、调:就是有一些文言句子古今语序不同,翻译时必须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把其中某些成分的位置调整过来。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是定语后置、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这样的文言句子在翻译时必须调整过来。1.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语文试卷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夏馥,字子治,陈留圉人也。少为诸生,质直不苟,动必依道。同县高俭及蔡氏,凡二家豪富,郡人畏事之,唯馥闭门不与高、蔡通。桓帝即位,灾异数发,诏百司举直言之士各一人。太尉赵戒举馥,不诣,遂隐身久之。灵帝即位,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人。馥虽不交时官,然声名为节等所惮,遂与汝南范滂、山阳张俭①等数百人并为节所诬,悉在*中。诏下郡县,各捕以为*魁。馥乃顿足而叹曰:“孽自已作,空污良善。一人逃死,祸及万家,何以生为?”乃自翦须,变服易形入山中,为冶工客作,形貌毁悴,积佣三年,而无知者。后诏委放,俭等皆出,馥独叹曰:“已为人所弃,不宜复齿乡里矣!”留赁作不归,家人求不知处。(选自《高士传》[晋]皇甫谧著)①张俭:*锢祸起,张俭遭朝延通缉而逃亡,许多人因收留他而家破人亡。9.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①灾异数发②悉在*中③诏下郡县④变服易形入山中1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人11.翻译句子。①太尉赵戒举馥,不诣,遂隐身久之。②馥虽不交时官,然声名为节等所惮。12.概括夏馥的品格特点。参考译文:夏馥字子治,是陈留的养马放牧的官。夏馥年轻时是个书生,言行质直,做事一定要符合道义。同县高氏、蔡氏都是富豪,郡人怕他们,小心地奉事他们,只有夏馥虽然与高、蔡并门而居,却不与他们来往。汉桓帝即位后,多次发生天灾,于是下诏令百官各举荐一名能直言的人。太尉赵戒举荐了夏馥,夏馥不应征,隐居了很长时间。汉灵帝即位后,中常侍曹节等宦官把持朝*,禁锢正直的官员,把他们称为*人。夏馥虽然不与宦官交结,但因声名大,为宦官曹节等人所忌惮,与范滂、张俭等人都被宦官诬谄,都在*人之中。朝廷下诏到州郡,作为*魁收捕。夏馥跺脚叹息说:“是我自己作孽啊,平白无辜地让好人受冤。我一个人死里逃生,连累很多人,活着有什么用呢?”于是剪掉胡须,换了衣服改变形貌进入深山中,从事冶炼工作,身形相像憔悴不堪,当了三年佣人,没有人认出他来。后来朝廷下诏免了他们的罪,张俭等人都回来了。夏馥独自叹息说:“早已被人所抛弃,不能再让乡里人笑话了。”留在山中不归,家人也找不到他。(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①句意为:多次发生天灾。数:多次。②句意为:都在*人之中。悉:全,都。③句意为:朝廷下诏到州郡。下:下达。④句意为:换了衣服改变形貌进入深山中。易:改变。(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这个句子句意为:中常侍曹节等宦官把持朝*,禁锢正直的官员,把他们称为*人。故断句为: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人。(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①重点词语:举,举荐。诣,接受,应征。之,无实义。句意:太尉赵戒举荐了夏馥,夏馥不应征,隐居了很长时间。②重点词语:虽,虽然。然,然而。句意:夏馥虽然不与宦官交结,但因声名大为宦官曹节等人所忌惮。(4)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疏通文意,根据文中的事件及人物的行为来分析判断。由“少为诸生,质直不苟,动必依道”,可知夏馥性情正直;“同县高俭及蔡氏,凡二家豪富,郡人畏事之,唯馥闭门不与高、蔡通”,可知夏馥不畏权势,清高自许;由“太尉赵戒举馥,不诣,遂隐身久之”,可知夏馥淡泊名利;由进入山中作冶炼佣人,终生不出,可知夏馥富有担当,耿介高洁等。答案:(1)①把或拿②这件事(2)中常侍曹节等专朝/禁锢善士/谓之*人(3)①太尉赵戒举荐了夏馥,夏馥不应征,隐居了很长时间。②夏馥虽然不与宦官交结,但因声名大为宦官曹节等人所忌惮。(4)性情正直;不畏权势,清高自许;淡泊名利,耿介高洁等。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图文来源网络,初中英语教与学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网尊重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