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正值开海季。最近,厦门市场上的海鲜水产开始多起来了!
面对琳琅满目的海鲜,许多人要问,厦门最正港的鱼是什么?
许多人可能不知,在几代厦门人的口口相传中,有句谚语保留至今↓↓↓
“一午二红鯋,三鲳四马鲛,五鮸六加腊。”
这六种鱼究竟是什么?
它们为什么能上“鱼类英雄榜”?
小编带你一同了解,顺便附上最正统做法!
一午:午仔鱼午仔鱼的学名叫四指马鲅,谚语排名第一。为什么排名第一?原因有二,一是早年的捕捞技术较落后,物以稀为贵;二是鱼肉细腻鲜美,营养价值高。可惜由于后期过度捕捞,此鱼的野生资源基本衰竭,如今市场上的多为养殖。不过养殖的与野生的口感差别不大,它依然深受厦门市民的喜爱。
海鲜图鉴午仔鱼体长略扁,鱼口大,鱼吻圆钝,上颌长于下颌。鱼体基本呈灰褐色,腹部乳白色,因为鱼下方有4条游离的丝状鳍条,长度与胸鳍相等,因而得名“四指马鲅”。
正统做法如果你不拿它清蒸,那简直就是辜负了它!最能够体现它味道的方法就是盐水蒸。取姜、盐均匀涂抹鱼身,锅内烧开水后,上架蒸约七分钟,观察鱼眼脱落,便可出锅。在鱼上撒葱花,再于锅内热油,放姜丝,直至姜丝呈咖啡色,起锅将油淋于鱼身。
二鯋:红鯋红鯋能排第二,许多人会很纳闷。因为它的肉质粗,个头小,肉片薄,即使与*翅、白鲳比,也不足以当上老二,以至于很多厦门人,对于排名第二的红鯋不甚了解。不过,红鯋的价格很平民。低价的鱼种由于成本低,一般不会养殖,所以市场上的红鯋,基本属于野生。
海鲜图鉴红鯋长得很像巴浪鱼,体态呈长椭圆形,体侧中部有一条金黃色纵带,腮盖后缘上方有一明显的黑斑,这是它与巴浪鱼所不同的。
正统做法“细鱼清蒸,粗鱼干煎。”如果按着这样的做法,红鯋应该最适合干煎。红鯋的鱼皮极薄,干煎前可用姜片先擦一遍热锅底,能使煎后的鱼皮不脱落。不过小编更推荐的做法是酱油水,因为红鯋多为野生,高温煎炸会使油的重味掩盖住鱼肉的鲜味,只有在水中的百度烹饪法才可保留其原味。
三鲳:鲳鱼(白鲳)严格来说,排名老三的鲳鱼,应该是白鲳。厦门市场上还有一种乌鲳,不管是在经济价值,还是味道口感上,白鲳都远胜于乌鲳。对于厦门人来说,白鲳是很熟悉的一种鱼,因为肉质细腻,鱼刺较少,喜欢的人不在少数。特别是家中有老弱妇孺的,最适合拿来补充营养了。
海鲜图鉴白鲳体圆侧扁,背缘隆起,鱼吻短,通体呈银白色,与带鱼一样,没有鱼鳞。据说真正的白鲳,翅膀也要是白色的,其他颜色的都不正宗。
正统做法对于白鲳这样家常的鱼类来说,要蒸要煮要煎要炸基本没问题。不过纵然是家常鱼,厦门人的做法也有个讲究:好鱼尽量清蒸和炖汤,酱油水用来对付中下等鱼,最次的方法才是煎炸。所以,为了不辜负白鲳的美味,大多数人会选择清蒸和炖汤。
四鲛:马鲛马鲛在鱼类英雄榜排名老四。但是身上的优点实在太多了:味道鲜美,肉多刺少,营养丰富,价格亲民,基本野生,而且还能做鱼丸,这简直是天赐神物啊!所以,遇到这样的鱼,你有理由不深爱吗?
海鲜图鉴马鲛体长侧扁,通体银亮,背部有暗色条纹或黑蓝斑点,鱼口大,鱼吻尖突,牙齿锋利,看来有些凶相。
正统做法遇到马鲛,你就渍盐干煎吧!沿海的夏季湿闷,胃口不开时来碗白粥配马鲛,简直堪比山珍海味。如果你还有一点闲功夫,就片起马鲛鱼肉做鱼丸吧,能做鱼丸的,马鲛是最好的鱼肉没有之一!
五鮸:鮸鱼管理中有一个著名的“鮸鱼效应”,说的就是它。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鮸鱼性凶猛,以小鱼及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食,因此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之一。
海鲜图鉴鮸鱼状似鲈鱼,鱼体呈椭圆形,背鳍鳍棘上缘黑色,鳍条部中央有一纵行黑色条纹。胸鳍腋部上方有一晴斑。
正统做法鮸鱼的肉质较粗,所以更多人喜欢炖汤。炖鱼汤也是一个技术活,鱼先过油锅,火候要掌握好,不可煎太老,必须保持住鱼肉的鲜嫩。后加入开水,盖锅盖,等汤沸后转小火。整个过程切记,煎鱼后不可换锅,马上加开水做汤,保持整个过程的温度不可冷退,否则鱼汤的味道就不够鲜美了。
六加腊:加腊(真鲷鱼)加腊鱼在很多沿海地区,尤其在酒肆饭店,可以算是海鲜界的“高大上”。每逢节日喜事,酒宴都要有一道加腊鱼,因为它颜色鲜艳,寓意吉利,故又被称之为“加吉鱼”。加腊的鱼肉虽然不细,但是味道似鸡肉鲜美,尤其是鱼头最具营养价值,故又被称为“海底鸡”。
海鲜图鉴加腊鱼呈长椭圆形,鱼头大,鱼口小,体色呈淡红色,体侧背部散布着蓝色斑点,长大后会消失。尾鳍后缘为墨绿色,背鳍基部有白色斑点。
正统做法在厦门,加腊经常被拿来红烧。虽然红烧不是厦门菜常见的做法,但是寓意吉利的加腊鱼,只有红烧可以配其鲜艳的外表。此外,加腊鱼中最珍贵的鱼头,拿来炖豆腐煮汤,也是一道美味。
撰文木子亭
编辑:李剑婷
制作:林依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